病例详情
患者女,22岁,上腹部不适2个月。
3个月前,患者因因不慎触电,导致跌倒,腹部着地,当时患者感到上腹部疼痛,但是并未就诊。
既往史无特殊;除了偶尔喝酒,个人史也无特殊。
查体:上腹部可触及肿块,伴轻微压痛,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全血计数、尿素、电解质、葡萄糖和肝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清淀粉酶66U/L,白蛋白43g/L,HIV1/2Ab/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阴性。腹部增强CT:一个起源于胰腺尾部的大的单房性囊性肿块,不伴分隔、壁结节或囊性钙化(图A-E)。
开腹手术取囊液标本,见低黏度澄清的囊液,进行生化分析显示:淀粉酶58,U/L,乳酸脱氢酶U/L,蛋白10g/L,囊性癌胚抗原和CA19-9未检测出。此外,取囊肿壁活检显示存在良性黏液——由雌激素受体阳性区的柱状上皮产生(图F)。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此时患者被诊断为:良性黏液性囊性肿瘤(MCN)。
最终对该患者行了远端胰腺切除术。
拓展学习
MCNs恶化率约为6%-27%。胰腺囊性肿瘤比较少见,诊断准确率也不高。区分无附壁血栓或蛋壳样钙化的单房型肿块是囊肿还是肿瘤,目前还是非常困难的。
胰腺假性囊肿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由血液、胰液外渗以及胰腺自身消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崩解物等的聚积,不能吸收而形成,囊壁由炎性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内无胰腺上皮层衬垫,因此称为胰腺假性囊肿。
与假性囊肿不同的是,MCAs含有富含黏性黏蛋白的液体,其内淀粉酶含量低,且通常与胰腺导管不相通。分析囊液中CA19-9和癌胚抗原含量对区分囊肿和肿瘤有一定的帮助。
目前仍不清楚,术前使用内镜超声检查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能否提高该疾病诊断的敏感性。有数据显示,有20.3%的MCNs误诊案例,其术前诊断和最终的活检结果不符;还有12%的MCNs误诊案例为假性囊肿。
只有对肿物进行活检,才能最终诊断该疾病。Rabie等建议,从不同部位多点活检,以免漏掉潜在恶化区域。
本文为医道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资料1.ConnorK,YawatheM,HarrisonE.PancreaticCystAfterTraumainaYoungFemale.Gastroenterology,(3):e3–e4.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