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阶段称“诱导缓解”阶段,这一阶段必须给病人使用足量的化疗药品,以尽快将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杀灭。达到“完全缓解”后,病人体内实际上还有一定量的白血病细胞,若不乘胜追击,巩固治疗,它们还可能“死灰复燃”。
第2个治疗阶段称为“强化”治疗,在此阶段,化疗药给药间隔可以拉长。如:治疗第1年,每月给1个疗程药;第2年,可每2个月给1个疗程药;第3年间隔可再延长。在这3年里,不仅需要医生付出辛勤的劳动,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病人的积极配合。
患者在初次患病时,一般必须先采用诱导缓解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根据不同的分型,可使用骨髓移植手段防止复发,或用强化化疗防止复发。具体方法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年龄、疾病类型、有无合适供髓者以及患者的身体素质好坏等选择。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由于缺乏针对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会引起各脏器不同程度的损伤。在白血病的化疗中,常见而主要的毒副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骨髓抑制:各种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程度、出现快慢、持续时间都不相同,如大剂量马利兰治疗慢粒,可使患者白细胞减少。一般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突出的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胃肠道反应:几乎所有抗白血病药物均能导致程度不等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便血。上述反应可由药物刺激引起,也可由增殖旺盛的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受药物损害所致。少数药物可作用于脑干的呕吐中枢。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治疗,近来随着中枢止吐药物的应用,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或减轻了胃肠道反应,对于极个别出现频繁腹泻或血样便的患者,则需停药观察并给予相应的积极治疗。
(3)免疫抑制:化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也是化疗后患者易于感染或感染不易控制的原因之一。
(4)其他副作用:如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患者可发生出血性胰腺炎,使用维甲酸可出现维甲酸综合征或高白细胞综合征等,使用亚砷酸可出现多尿综合征等。
为避免白血病放化疗副作用伤害到病人,目前好的办法是配合中药的治疗。中药治疗可有效缓解副作用、增强化疗效果、改善食欲、稳定白细胞数量等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医药在治疗白血病方面优势明显:
1、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2、可促进白血病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
3、可以减轻化疗毒副作用,促进受化疗损伤的消化道粘膜细胞、心肝肾及其他器官组织细胞功能的恢复,保护毛囊细胞,减少脱发。
4、保护正常造血功能骨髓的恢复,防止化疗药物引起严重的骨髓移植,减轻出血。
5、促进正常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感染合并症。
6、可增加化疗敏感性。
7、逆转耐药,使白血病细胞恢复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缓解率。
8、中药足浴、中药穴位离子导入(穴位刺激效应、磁场感应效应、药物药理作用三位一体)。
由此可见,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化疗治疗不可少,但患者也需要结合中医药辨证用药,缓解副作用的同时,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