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门诊中,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带着换药目的而来的。其实血糖控制不佳不仅仅是药物的问题。
当你发现血糖升高时,不要着急换药,先从这12个方面找原因。
1.稳定情绪
遇到事情容易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太大都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
如果你灰心丧气,听之任之,每一天的高糖都在拼命地通过各个途径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便悄悄来袭......
2.根据气候调整生活
寒冷刺激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夏季出汗多,不及时补充水分,血糖也会升高。
3.识别应激状态
感染、手术、外伤、妊娠等应激因素均可使糖皮质激素、升糖激素等升高,从而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4.保证好睡眠
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差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血糖升高。
5.重视饮食的质量与数量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饮食的质量及数量与糖尿病患者血糖密切相关。
饥饿疗法或多度饮食都是不正确的饮食方式。因为害怕血糖升高明显而不敢摄入主食、肉类,这样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
6.进餐规律
如果你只依赖药物,做不到定时定量合理进餐,少食多餐,也不根据血糖的情况进食,那么血糖的升高你是无法控制的。
7.参加运动
运动就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对于糖尿病降糖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改善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释放压力等益处。
如果你长期坐着办公,腹部脂肪会悄悄累积,随之因肥胖带来的很多代谢疾病会让你更苦恼,除了身材的走样,还有很多健康问题,如脂肪肝、血脂异常、黑棘皮病、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等,还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8.保持标准体重
糖尿病一开始被称为“富贵病”,是因为大吃大喝造成大腹便便。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通常有胰岛素抵抗,更易并发其他慢性并发症,如脂肪肝、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
很多病人在减重的过程中,在未改变降糖方案的情况下,血糖、血压也随之下降,这是很常见的,很多病人深有体会。
9.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降糖药物起效,也需要患者的正确配合。例如,糖尿病眼病的患者因视力极差,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注射剂量不对的情况;再如阿卡波糖,有患者听说阿卡波糖比二甲双胍控制餐后血糖更好,便自行口服,但并未随餐时第一口饭嚼服。
10.是否服用影响降糖的其他药物
临床上有些药物具有升糖的作用,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某些患者因多囊卵巢需口服避孕药,导致血糖升高,但自己却毫无所知。看看你在服用上述药物吗?
11.不饮酒
过量饮酒会使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长期饮酒还会损害人体的器官,造成酒精性肝病、胰腺及血管的损伤等,导致血糖升高。
12.不吸烟
吸烟是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病情,如果你不戒烟,那么它会加速你的血管损伤,并发症来得更快,血糖更难控制。
药物治疗需在饮食、运动、长期监测血糖、保持心情平和、保证睡眠质量、戒烟、戒酒等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不要过度依赖药物而放松了其他环节的管理。
药物治疗当然很重要,我这里并不是建议大家不要服用药物或者自行减停药物,药物的使用及停用都是有指征的,糖友该用则用,该换则换,前提是你一定要把其他治疗方法也重视起来,配合药物,发挥最大降糖效果。
作者:沐欣欣
精品推荐
许樟荣(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
糖尿病基础知识问
医院
如何驾驭胰岛素,达到最佳控糖效果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破解餐后高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糖尿病一周专用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