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国外脊髓损伤年发病率约(20~45)/万,北京地区发病率68/万。脊髓损伤除导致患者严重残疾外,还会并发各种营养代谢异常,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增加患者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脊髓损伤后的营养代谢状况
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患者会出现营养代谢变化,可表现为营养不足,也可表现为营养过剩。
据英国多中心研究发现,通过使用营养不良通用筛查问卷(MalnutritionUniversalScreeningTool,MUST)发现,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中,44.3%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其中21.4%为高风险,然而与其相反的是45%的患者处于营养过剩状态,即BMI25Kg/m2t。Gupta等的研究中,脊髓损伤患者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65.8%、29.9%。Wong等的研究显示,有41.1%的脊髓损伤儿童存在营养过剩,其中肥胖的患儿为25.5%另有47.1%的患儿出现营养不足。
1.1脊髓损伤患者的营养不足
脊髓损伤急性期,机体在创伤后代谢率显著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加剧,机体自身组织和营养物质储备消耗增加,加快对蛋白质的分解和利用,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出现负氮平衡,发生低蛋白血症。陈晓斌等研究发现颈脊髓损伤患者伤后营养状况下降,低蛋白血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此外,患者需要对脊柱进行固定制动,导致进食进水困难,再加上脊髓损伤后瘫痪易引起患者心理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导致进食欲下降,从而出现营养摄入不足。如果患者再发生压疮、肺炎或尿道感染等并发症更使得体内的新陈代谢速率增大,对营养的高需求状态更易引起营养失调,体重下降。
1.2脊髓损伤患者的营养过剩
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常因为瘫痪导致活动受限制,活动量大幅度减少,而对食物的摄入量不变或增加,而产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发生。Pellicane等发现脊髓损伤患者的摄入总热量明显增加。LiangH等指出,脊髓损伤患者腹部肥胖的风险更大。
2脊髓损伤后的营养相关并发症
2.1营养不足
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机体瘦组织群消耗增加,尤其是骨骼肌的丢失,而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因为神经损伤,肌肉瘫痪,更加加重了肌肉的丢失,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营养不足影响消化系统各消化腺功能,肠道、胰腺、胆道的分泌功能及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因为制动,导致肠道活动相对受抑制,此外,患者多采用床上体位大便,增加大便难度,导致便秘发生增加;营养不足时可导致呼吸肌的重量下降,肺蛋白质合成下降,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从而影响呼吸功能,而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卧床,缺乏活动,肺活量、最大吸氧量下降,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无法有效咳嗽,导致痰液聚集,更加容易诱发肺炎的发生;营养不足会明显影响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功能,特别是损害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对创伤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下降,创伤愈合延迟,不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
2.2营养过剩
肥胖会影响患者康复训练,使活动不便,且容易导致疲劳发生,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对康复训练形成抵触,活动量减少,导致体重大幅度增加。营养过剩会引起三酰甘油积蓄,进而导致脂肪细胞肥大,溢出到非脂组织,形成“脂肪异位储存”。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瘫痪,导致肌肉蛋白合成减少,肌肉质量不断减少,随之被脂肪组织填充,脂代谢异常,并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加重。血脂异常,特别是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此外,肌容量减少和脂代谢异常都会促使胰岛素抵抗的形成,糖耐量不良,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的风险增加。营养过剩会加重关节软骨负担,易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对于脊髓损伤患者,骨性关节炎加重康复训练的难度,降低训练效果,不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
此外,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瘫痪,一方面骨骼缺少相应的应力刺激,破骨细胞活跃,导致大量的钙流失,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特别是下肢骨;另一方面患者缺少户外活动,缺少阳光照射,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导致骨质疏松,导致患者骨折的风险增加。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Wong等研究发现脊髓损伤营养筛查量表(SpialNutritionScreeningTool,SNST)比营养不良通用筛查问卷(MalnutritionUniversalScreeningTool,MUST)对脊髓损伤患者营养不良评估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更高。脊髓损伤后,适量的营养可帮助减少因生理和代谢变化导致疾病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但是,目前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营养干预知识很不足。虽然目前普遍认为肥胖会导致脊髓损伤患者存在健康风险,但仍缺乏关于对减肥效果、营养及高危患者体重控制方面的研究。Chen等对16例超重或肥胖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实施干预,患者体重平均减少3.5kg,BMI显著减少。
有证据表明,结合饮食和运动的干预计划,能有效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超重问题。有研究表明,对脊髓损伤干预组患者在3个月内参加健康工作坊6个半天,结果显示干预组营养量表得分增加,饮食和体重相关行为都有显著改善。对伤后2年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营养教育,存在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脊髓损伤患者依从性提高,血脂水平改善。给予19例成年男性脊髓损伤患者每天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0.75g、二十碳五烯酸(EPA)1.5g;6个月后,有证据表明血脂没有显著变化。给予脊髓损伤患者补充Omega-3脂肪酸6个月后,上肢力量和耐力增强。Bauman等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发现每日补充维生素DIU,持续3个月,可以将患者的25一羟维生素D提升至正常范围。脊髓损伤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B,可以改善神经或精神症状,所以建议脊髓损伤患者多补充复合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D。Jacobs等研究表明补充肌酸能提高完全性四肢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Franken.field认为蛋白摄入超过2.0g/kg可增加体内蛋白绝对合成率,成功维持氮平衡,有利于生存。研究表明,对脊髓损伤患者早期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可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率,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康复。
4讨论
不同类型的脊髓损伤患者因损伤平面不同,时间长短不同,损伤程度不同导致瘫痪程度不同。对于不同的脊髓损伤患者,了解不同时期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满足患者不同的营养需求尤其重要。而在临床上,医生往往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