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你,胖了吗?
长期不动的你,腰酸背痛吗?
医院胃肠微创中心·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医生付珞帮您解读“宅家的烦恼”。
付珞说,从朋友圈就可以看出,近期市民在家普遍都存在饮食丰盛的问题。再加上运动量的大幅降低,可能导致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肠胃蠕动减慢,腹痛腹泻便秘可能会找上门,甚至有引发胰腺炎、胆道疾病的风险。其次,是大家感受最明显的肥胖问题,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自然就要发胖。同时,混乱的饮食和作息,还可能引发代谢紊乱,从而发生痛风等问题。
此外,长期久坐不动,或不良躺姿、坐姿也是明显的“宅”问题,极大的增加了不适风险。因为人体姿态的维持依靠的是肌肉的张力,固定姿态导致肌肉紧张疲劳,出现不适、疼痛等症状,甚者可导致骨关节解剖结构紊乱诱发疼痛加重,影响日常活动。长此以往,椎间小关节紊乱、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随之而来。
因此,合理的运动无论是对控制体重还是预防疼痛等问题,都具有良好的作用。针对这些健康烦恼,为你送上一套自创的“肥宅健康操”,利用家里的桌椅板凳等作为工具就能完成运动。
运动前风险自查,保证运动安全性
体力活动准备(PAR-Q问卷)
适用于15-69岁
是
否
问题
1、医生是否告诉过你患有心脏并且仅能参加医生推荐的体力活动?
2、当你进行体力活动时,是否感觉胸痛?
3、自上个月以来,你是否在没做体力活动时有胸痛?
4、你是否曾因为头晕跌倒或曾失去知觉?
5、你是否有因为体力活动变化而加重的骨或关节问题(例如背部、膝关节或臀部)
6、近来医生是否因为你的血压或心脏问题给你开药(例如水丸药物)?
7、你是否知道一些你不应该进行体力活动的其他原因?
若有一项选择“是”,请暂缓运动,征求医生意见;若都是“否”,那我们就可以开始运动啦。
肌骨疼痛缓解篇缓解肩颈紧张5法一、四向点头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肩部不适。
动作要领:缓慢前后左右点头牵拉颈部肌肉,产生酸胀感即可,每组3次,重复3-5组。
二、招财猫肩部旋转活动,缓解肩部不适,提高肩胛带稳定性。
动作要领:双肩平举屈肘,一侧手臂向下旋转到最大位置保持2秒,再回到起始位置,交替进行,每组3次,重复3-5组。
三、蝴蝶展翅缓解颈肩部肌紧张,改善圆肩驼背姿态。
动作要领:伸直双上肢,屈肘向下向内收紧双臂,呈“W”形状,保持2秒,每组3次,重复3-5组。
四、水平硬拉缓解颈肩部肌紧张,改善圆肩驼背姿态。
动作要领:挺胸抬头,屈肘紧贴身体两侧,做用力向后拉动作,维持3秒,再回到起始位置。每组3次,重复3-5组。
五、壁虎爬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预防肩周炎。
动作要领:站立身体向前压,同时双手往上做爬行动作,每组3次,重复3-5组。
缓解腰部紧张5法一、四字牵拉拉伸臀部肌肉,改善髋关节灵活性,纠正骨盆不良位置,缓解腰部肌紧张。
动作要领:单侧腿4字放于对侧腿上,双手置于上方腿膝盖部,适度向下压,臀部肌肉有明显牵拉感,保持5-10秒,每组3次,重复3-5组。
二、坐姿卷腹提高腰腹部核心肌力,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动作要领:双手抓住椅缘,身体后倾,用力收腿贴胸,再回到起始位置。每组3次,重复3-5组。
三、侧向伸展拉伸躯干肌肉,改善腰椎活动度。
动作要领:双手上举两交叉,向上提拉,同时身体向两侧弯曲到最大位置,保持牵拉动作,左右交替进行,保持5-10秒,每组3次,重复3-5组。
四、单腿后伸提高躯干平衡、稳定、控制能力。
动作要领:单手扶椅,单腿站立,膝关节微弯曲,身体前倾,做后伸动作。每组2次,重复2组。
五、懒猫拱背改善胸椎灵活度,提高躯干柔韧性。
动作要领:双手扶椅,做下腰拱背动作。每组3次,重复3-5组。
缓解下肢紧张4法一、站姿拉伸缓解大腿前侧肌肉紧张,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动作要领:单手扶椅,单腿站立,另一手抓住对侧屈膝腿踝部,向上提拉,腿前侧肌肉产生酸痛后,保持3-5秒,交替进行。每组3次,重复3-5组。
二、站姿提踵提高身体平衡、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度。
动作要领:单手扶椅,单腿站立,踝部往上提,再下落,重复交替进行。每组3次,重复3-5组。
三、弓步顶膝改善髋、膝、踝关节活动度,缓解下肢紧张。
动作要领:双手扶椅,前脚膝关节顶住椅背,后脚弓步拉伸,酸痛为宜,交替进行。每组3次,重复3-5组。
四、靠椅深蹲提高躯干、髋、膝、踝稳定性,锻炼下肢肌力。
动作要领:背靠椅背扶椅,双手上举,垂直向下做深蹲动作。每组3次,重复3-5组。
有氧心肺提高篇一、原地高抬腿动作要领:双肩放松自然摆动,双腿垂直抬高与躯干呈90度。每组30秒,重复3-5组。
二、开合跳动作要领:向上跳跃,双脚打开的同时,双手向两侧打开上举,前脚掌落地。每组30秒,重复2组。
三、深蹲跳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预防肩周炎。
动作要领:双手交叉合拢置于胸前,身体垂直跳起,落地深蹲。每组30秒,重复2组。
四、后踢腿跳动作要领:双手背于腰间,跳跃后踢腿,尽量接触到臀部。每组30秒,重复2组。
特别提醒1、高血压、心脏病、慢阻肺等心血管、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人群,建议您在家中以步行锻炼为主,更安全。
2、低血糖病史的人群,注意训练前中后血糖情况,避免运动引发低血糖风险。
3、脊柱、四肢关节损伤等人群,跳跃类的动作缓冲可能会诱发疼痛不适,待损伤痊愈进行训练更安全。
4、注意运动着装,避免地面打滑引起跌倒,运动训练前后的拉伸及放松同样很重要。
华西社区报记者:段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