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
A.底物浓度、温度和pH均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将H2O2酶液的pH由a升高到b或由c降低到b时,均能使酶促反应速率增大
C.若将图乙温度升高到使酶变性失活的温度,则会使e对应的数值降低到0
D.若增加图乙实验中H2O2溶液的浓度,则e点上移,d点右移
27.如图是ATP逐级水解的过程。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ADP,大肠杆菌体内ATP→甲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B.胰岛素的分泌会加速细胞中的ATP→甲过程
C.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有正电荷而相互排斥
D.图中的乙是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2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B.若红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D.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29.某生物学习小组以萤火虫发光器粉末为材料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TP的水解不需要酶也不需要能量
B.甲物质可能是催化ATP合成的酶
C.该实验能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D.15min后荧光消失,试管中ATP含量达到最大值
30.下面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图中“M”和“N”的元素与动植物体内重要储能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图中①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②过程释放的能量2可转化成光能
C.图中“能量2”能为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
二、综合题
31.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问题:
(1)若Ⅰ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则Ⅰ表示的物质是______;若Ⅰ在玉米、小麦和水稻的种子中含量较为丰富,则Ⅰ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
(2)A表示______元素,B主要表示_______元素。
(3)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它的细胞器由Ⅳ和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组成。
(4)P的结构通式是______,P通过______方式组成肽链。细胞中Ⅳ种类繁多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32.A型塞内病毒(SVA)是一种新兴感染猪的病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暴发,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病毒。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综合症创新团队在A型塞内病毒(SVA)拮抗宿主自噬蛋白降解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已有研究报道称A型塞内病毒感染可诱导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是细胞内主要依赖于溶酶体的一种降解途径,将机体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包裹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将内容物降解。
Ⅰ.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回答(1)~(3)题。
(1)从图中可知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由图可知,溶酶体在执行细胞对外防御功能时,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细胞器甲是细胞内____________的“车间”。
(3)分泌蛋白从产生到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细胞器名称)。图甲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生理功能。
Ⅱ.阅读材料,回答(4)~(6)问题。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细胞自噬过程中,一些损伤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包裹后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其内的物质被降解后得以循环利用。下图表示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
(4)图示细胞自噬过程中,内质网膜由于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可将损伤的细胞器包裹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其内的多种____________将损伤细胞器降解以循环利用。
(5)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部分产物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6)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内细胞质基质的pH接近中性,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33.回答下列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问题。
(1)据图可判断,氨基酸由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肾小管周围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判断,Na+由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Na+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肾小管周围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肾小管上皮细胞能从肾小管腔快速的吸收水,这一过程中水的跨膜运输方式主要为被动运输中的_________。这一过程受到抗利尿激素(一种九肽)的调控,抗利尿激素通过___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经血液运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最终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数量增多从而快速吸收水。
(4)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的pH接近中性,而其溶酶体内的pH约为5,少量的溶酶体破裂,释放的水解酶不会引起细胞损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回答下列关于酶的问题。
(1)肽酰转移酶(A)、胰蛋白酶(B)、葡萄糖异构酶(C)是胰腺腺泡细胞合成的三种酶。检测发现,经胃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后,A仍然有较高的酶活性,而B、C失去活性。据此推测,A的合成和加工场所最可能是____________(填“细胞核”、“核糖体”或“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小肠肠腔中发挥作用的B的合成和加工场所最可能是_________(填“细胞核”、“核糖体”或“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的C的合成和加工场所最可能是________(填“细胞核”、“核糖体”或“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为探究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经检测,pH为1时,该蛋白酶并未完全失活,则pH为1时蛋白酶的活性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pH为3时的;pH为1时,1h后蛋白质剩余量低于pH为3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个中间放置有某种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单糖通过,不允许二糖通过)的U型管,若要探究淀粉酶能否催化麦芽糖水解,完善下面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简便的实验思路:给半透膜左侧加入适量蒸馏水,右侧加入等量的麦芽糖溶液,然后两侧同时加入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测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A
6.B
7.B
8.B
9.A
10.A
11.A
12.D
13.D
14.B
15.D
16.C
17.A
18.D
19.C
20.B
21.A
22.C
23.C
24.B
25.B
26.D
27.B
28.C
29.C
30.B
31.(1)糖原淀粉
(2)N、PN
(3)ⅡⅢ
(4)
脱水缩合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32.(1)高尔基体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2)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
(3)线粒体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一定的流动性水解酶
(5)增强
(6)主动运输
33.(1)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2)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3)协助扩散胞吐水通道蛋白
(4)pH改变,酶的活性降低
34.(1)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核糖体
(2)高于pH为1时蛋白酶活性比pH为3时的高,催化水解的蛋白质多
(3)等量的淀粉酶液面高度变化若右侧液面下降,说明淀粉酶能催化麦芽糖水解;若液面无变化,说明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
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答案.docx
如果您感觉我提供的资源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