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生(化名)便是这罕见的“百万分之一”
前不久
他还因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
顺利完成了一例完全“反着来”的外科手术
神奇的“百万分之一”
27年前,汪先生在高中入学军训时做了一次心电图检查,才知道自己是极度罕见的“镜面人”,五脏六腑全部反着长。
“记得当时校医在左边探测不到心跳,移到右边才发现了明显心跳,当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汪先生回忆说。
“镜面人”在医学上又称作“全内脏反位”。是一种胸腔和腹腔内脏位置与正常人相反、脏器也与正常人位置相反,像是照镜子一样成镜面反向效果的人体结构变异现象。
当汪先生知道自己身体的“特别之处”后,“我不太敢跟其他人说这件事,内脏都是反着来,和其他人不同,像是‘怪胎’一样。”
医院就医,为免误诊,他都会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
“接诊时当他说自己是‘镜面人’,我也觉得很神奇,本院至今应该是首次接诊到如此罕见的病例。”肝胆胰外科医生洪晓明继续介绍:“普通人肝脏主要在右侧、他在左侧,所以查体的过程都要‘反着来’。”
当“镜面人”遇到“胰腺炎”
乐观的汪先生自身身体素质很好,日常经常运动,他在此前也有过胆结石发作的情况,但每次都吃点药扛过去,并未进行手术治疗。
这次胆囊问题的发作让他重视起来,连续反复腹痛了三四天后,医院急诊就诊。
在进行一系列肝功能、血淀粉酶、CT等检查项目后,接诊他的洪晓明医生立即通知他办理入院进行治疗。
肝胆胰外科团队考虑汪先生可能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即胆囊里面泥沙一样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入胆总管,诱发胰腺炎。
隔日,来自香港大学的黄楚琳教授及肝胆胰外科纪任顾问医生共同为汪先生行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黄楚琳医生背身反向ERCP操作
相对而言,为“镜面人”手术,对医生的操作要求更高,一般来说,人的胆囊在右侧,而汪先生在左侧,因此在内镜操作中,需要采用反向进镜、曲镜位操作,镜面式插管和切开等,甚至背身操作。
而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利用逆向思维,将常规的右侧解剖要变成左侧解剖,因而大大增加了难度。
经过RECP顺利疏通胆总管之后,便可以放心处理源头的问题——进行微创胆囊切除。
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主刀医生站在患者右侧进行手术操作
一个半小时,汪先生的手术便顺利完成,腹部仅有三个不到1cm的微创小伤口,现已康复出院。
“手术团队成员也是首次遇见该类病例,需要我们术前有详实的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解剖关系等有着充分了解,同时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相应的反解剖操作技巧。”手术主刀医生邓明武说。
今天,乐观的汪先生回院复诊,他开心地对医生说:“医院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我现在恢复的非常好!而且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奇怪’了,五脏六腑样样俱全,反着长是多‘特别’的存在啊!”
回到普通病房康复顺利的汪先生“以深圳两千万人口论,按照百万分之一的发生概率,一座城市也就大概有20个‘镜面人’,针对这个特殊手术病例,术前要充分掌握人体反向解剖及毗邻关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极易造成胆管损伤严重并发症。对于我们肝胆胰外科团队而言,真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临床手术经历。”肝胆胰外科纪任顾问医生介绍。
腹腔镜下胆囊医院肝胆胰外科18个重点疾病/手术之一,团队在该类手术中的胆管损伤率为0.1‰,仅为国际标准0.5%的五十分之一,手术安全有保障!
同时,该类收治病例在深圳市范围内排名前四,且治疗的次均药费、耗材费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均属全市最低。
肝胆胰外科团队相关阅读:你知道吗?这个器官切除2/3还能再生,七旬高龄也能做!
40岁男子晚期肝癌撑爆血管幸遇“拆弹”新法涉险过关
入职体检发现肝癌晚期!分步切肝挽救26岁青春女孩
他72岁,晚期肝癌侵袭3/4肝脏,如何趟过鬼门关?
肝癌晚期并非“死刑”养肝分步切除法让他绝处逢生
养大好肝再切病肝
全球新医院“起死回生”
切肝2/3十九岁女生“踩线”获救
案例来源:医院外科部-肝胆胰外科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需预约,